? 近年來,隨著革命文化研究與傳播持續深入,紅色文化主題雕塑再掀創作熱潮,以豐富的元素拓展藝術意境,以濃郁的時代氣息激活城市空間,成為鐫刻紅色信仰、弘揚紅色精神的重要載體。相較于平面創作,充滿立體感和空間感的雕塑更具打動人心的力量。為讓人們深刻體悟黨的初心使命,雕塑家們繼承雕形塑魂的傳統,紛紛用刻刀深情禮贊黨的百年偉業。在國家級美術創作工程、各省(市)組織的主題性美術創作項目等大型創作中,一批以玻璃鋼材質制作的紅色文化主題雕塑新作,以多元的藝術表達、鮮明的個人風格,生動傳承紅色精神。
? 鮮活的人像塑造,讓觀眾在與人物對話中讀懂共產黨人的理想和信念。玻璃鋼紅色文化主題雕塑作品或聚焦革命前輩,以單體立像的塑造方式,突出老一輩革命家崇高、豁達的精神風貌,彰顯其革命豪情;或聚焦當代英雄,以群像的塑造方式,表現了新時代衛國戍邊官兵的英雄精神;或聚焦先鋒模范,在樸實塑造中展現平凡與偉大……跨時空、多面向的形象塑造,既凸顯榜樣的力量,又展現了精神的傳承。
? 宏闊的歷史敘事,讓觀眾在視覺閱讀中銘刻時代記憶、產生情感共鳴。從表現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、五卅運動、古田會議、八女投江、狼牙山五壯士等重大歷史事件或廣為人知的革命故事,到表現軍民魚水情、民族團結、脫貧攻堅、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等新時代故事,一件件玻璃鋼紅色文化主題雕塑新作,以整合統一的群像塑造、充滿張力的視覺表達,將黨的百年崢嶸歲月中一個個催人奮進的故事展現出來。
? 還有一些作品,跳出具體的人物和事件,立足“以史為鑒、開創未來”,凸顯精神凝聚。以象征性的形象塑造,弘揚革命傳統,凝聚起精神力量。為充分調動公眾情感,雕塑家們不斷創新表達方式。有的作品,運用玻璃鋼、樹脂等新介質,拓展審美意境;有的作品,通過寫實與寫意相結合實現以形寫神,增強藝術表現力;有的作品,借助紅色符號傳遞精神內涵……新的紅色雕塑,在實現民族審美與民族精神共振上不斷開拓。